中國臺灣網
  
海西動態(tài)
閩臺交流活動
了解海西
政策支持
臺灣農民創(chuàng)業(yè)園
海西西岸(福建)
農業(yè)合作試驗區(qū)
臺灣水果中轉站
字號:
廈金“小三通”航線首次運輸活體食品

  時間:2010-06-30 14:34    來源:你好臺灣網     
 
 

廈金“小三通”航線首次運輸活體食品(你好臺灣網 圖)

  你好臺灣網廈門6月29日消息(記者周步恒 通訊員萬里)2010年6月29日下午16:20,經過近一個半小時的海上航行,臺灣籍漁船“錦龍六號”滿載著臺灣南部高雄等地養(yǎng)殖戶飼養(yǎng)的10余噸牛蛙,順利抵達福建廈門大嶝臺輪碼頭,這也是兩岸首次通過廈金“小三通”航線運輸活體食品。

  臺灣南部地區(qū)養(yǎng)殖業(yè)發(fā)達,尤其是高雄等地養(yǎng)殖的“美國牛蛙”品種優(yōu)良,味美可口。夏季是牛蛙的成熟繁殖期,今年牛蛙養(yǎng)殖豐收后,為進一步拓寬臺灣農民牛蛙養(yǎng)殖銷售渠道,避免因產品滯銷造成經濟損失,福建廈門當地數家貿易公司主動與他們取得聯(lián)系,引進臺灣牛蛙供應大陸市場,解決臺灣同胞的燃眉之急。

  據現場執(zhí)行此次航運任務的“錦龍六號”臺輪船長陳惠雄介紹,這批牛蛙是6月28日下午5時左右從臺灣高雄通過集裝箱起運金門,并于6月29日下午三點左右從金門裝船運抵福建廈門,共有牛蛙1150筐,共10余噸,

  由于是兩岸首次通過廈金“小三通”航線運輸活體食品,如何快速辦理通關手續(xù),確保活體動物成活率,成為臺胞關心的首要問題。為此,廈門邊防、海關、檢驗檢疫等相關口岸部門專門開辟了“綠色通道”。據正在現場執(zhí)勤的廈門邊防支隊大嶝邊防派出所民警鄭偉濱介紹,他們在兩天前就已經接到了臺灣方面的報關通知,并提前為來港臺輪辦理了船舶、人員審核等相關手續(xù),為來港臺輪劃分了專門的停泊區(qū)域,并派出漁船進行引航,以最快的速度為臺輪辦理通關手續(xù)。

  經過現場抽樣檢驗,這批牛蛙在半個小時后便開始裝船運輸。船長陳惠雄表示,廈門邊防、海關、檢驗檢疫等相關口岸部門提供了極為便利的通關環(huán)境,使得這批牛蛙在24小時內從臺灣高雄抵達福建廈門上岸運輸,成活率基本達到100%,今后還將考慮通過廈金“小三通”航線使兩岸海鮮、食品貿易成為常態(tài)化。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閩澎旅游交流合作座談會舉行簽訂多項合作協(xié)議       ·海峽兩岸三地道教界在臺北舉行聯(lián)合祈福大會(圖)      
·5在閩臺胞獲大陸農業(yè)技術高級職務任職資格       ·臺灣海運公司將開啟臺中至廈門定期航線      
·陶瓷新作當供品 兩岸瓷人福建寶美村祭窯神       ·閩臺水產品博覽會:兩岸合作 點魚成金      
圖片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