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07年顛覆性詞匯看08年地產走勢:回歸理性

時間:2008-01-15 11:23   來源:中國名牌

  從1998年到2007年,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經歷了長達十年的飛速發(fā)展,繁榮了經濟的同時也造就了無數的富豪。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yè),房地產做出了莫大的貢獻。

  2007年,房地產市場驟然出現了井噴之勢,高達每平米上萬元甚至幾萬元人民幣的樓盤在各地涌現,"地王"也成為了2007年地產圈的流行詞匯。房價高企,國內投資渠道的缺乏讓資金大量流入房地產市場,再加上國際"熱錢"的涌入,房市和股市神話一樣,成為了高額回報的投資行業(yè)。

  2007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化趨勢引起了各方的關注,年終中央經濟工作會制定的貨幣從緊政策調控信號強烈,部分一線城市房價應聲而落,近日央行2007年的第六次加息讓調控效果更加明顯。雖然國家在2007年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曾被人調侃為"空調",但年底調控力度的驟然加強引起了人們對2008年"調空"房地產市場的擔憂;融資渠道的單一和銀根緊縮讓高負債率的房地產企業(yè)從2007年的"地王"轉而面臨2008年的"死亡"威脅;為了生存和發(fā)展,有越來越多的房地產企業(yè)加入了二三線城市的爭奪……

  面對十年來首次從緊的貨幣政策和奧運經濟的拉動,中國房地產企業(yè)將何去何從?國家政策、地方政府的發(fā)展沖動和開發(fā)商的逐利本能將會進行怎樣的博弈?種種跡象表明,2008年的中國房地產市場,注定會與以往不同。

  多方利益博弈:調控→空調→調空?

  2007年,針對國內房地產市場的無序競爭和房價的飛速上漲,國家宏觀調控重拳迭出:

  1月17日,國家稅務總局下發(fā)《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土地增值稅清算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宣告自2月1日起從嚴征收土地增值稅;

  3月17日,央行宣布,3月18日起,同步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0.27個百分點,打響了全年六次加息的第一槍;

  6月10日,商務部、國家外匯管理局發(fā)布《關于進一步加強、規(guī)范外商直接投資房地產業(yè)審批和監(jiān)管的通知》。通知強調,外商投資內地房地產項目必須通過審批。與此同時,未來所有由地方部門審批的外資房地產公司必須上報商務部備案。四個月后,國家發(fā)改委聯(lián)合商務部發(fā)布了《外商投資產業(yè)指導目錄(2007年修訂)》,進一步限制外資進入二級市場;

  9月27日,央行、銀監(jiān)會共同發(fā)布《關于加強商業(yè)性房地產信貸管理的通知》,嚴格規(guī)范住房消費貸款管理,明確貸款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應隨套數增加而大幅度提高,具體提高幅度由商業(yè)銀行根據貸款風險管理相關原則自主確定……

  以12月初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界,國家有關部門在金融、土地、稅收、住房保障等各個方面祭出了宏觀調控的組合拳。中央調控的態(tài)度和決心毋庸置疑,但調控效果如何呢?

  作為國家調控重點的房價,似乎充滿韌性,在2007年一波波的調控風暴中逆勢而行,和中國股市的火爆并肩前進。

  國家發(fā)改委價格司司長曹長慶在接受中國政府網在線訪談時透露,2007年11月份,中國七十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百分之七點五,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同比上漲百分之十二點二;今年1至11月,中國七十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百分之七點三,其中,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同比上漲百分之七點九。

  于是,有人把2007年的房地產調控稱之為"空調"。

  分析人士指出,中央的調控政策如果更多的把著眼點放在遏制房價上漲上,則根本無法緩解目前供不應求的現狀。只有尊重經濟的基本供求規(guī)律,加大力度提高兩限房、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小戶型等保障型住房的比例,加大打擊囤地捂盤等行為才是調控手段應該重視的根本問題。

編輯:陳寧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