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兩岸大交流背景下的兩岸經貿必將扮演重要角色

2011年09月30日 09:52: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過去的幾年當中,兩岸的經濟互動交流實現了極不平凡的增長,去年兩岸簽訂經濟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ECFA),更是使兩岸得以進行更多實質交流合作。回顧兩岸大交流的步步歷程不難看出,兩岸的經濟交流因素是兩岸交流中最活躍也是最基本的因素。

  從197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發(fā)表《告臺灣同胞書》提出“三通”這一兩岸人民的最大訴求后,直至2008年海協會、海基會恢復商談,歷經30年,兩岸經貿交流雖有不易,卻也在各界努力下鍥而不舍地擴大和深化合作。從初始集中在沿海地區(qū)的小額貿易,到后來臺灣地區(qū)工商團體與大陸的交流合作,有來有往的交流使得兩岸民眾互相了解,為今后的深化合作建立了良好的開端。

  9月29日,著名臺灣問題研究專家、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所所長劉震濤教授在“兩岸大交流、你我共參與”訪談中指出,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兩岸間的經貿交流體現了以下特點:“交流層次越來越高、交流內容越來越豐富、交流形式越來越多樣、交流領域和地域越來越廣闊、交流從單向走向雙向!蓖瑫r,這30來頗為不易的交流也證明了,只有交流才能增加互信,才能形成共識,為今后更深入的交流打下堅實的基礎。

  當下,兩岸貿易交流正;l(fā)展問題備受矚目。討論這一議題,不得不提及自2006年至今已成功舉辦7屆的兩岸經貿文化交流論壇,從首屆的“兩岸經貿論壇”、到第二屆“兩岸農業(yè)合作論壇”再到第三屆正式更名為“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內容不斷深化,緊跟兩岸關系發(fā)展的新形式,緊緊抓住兩岸民眾最關心的經濟文化問題這一“最大公約數”,為兩岸經濟文化合作提供了前瞻性的機制,為后來的一系列會談奠定了良好的理論和心理基礎。許多在論壇中提到的議題,如“水產品免稅問題”,后來也都通過海協會與;鶗那⒄劦靡詫崿F。

  再者,ECFA的簽署為兩岸經濟合作提供了制度性保障,更為兩岸的文化教育多領域交流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使兩岸交流登上新的臺階。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簽訂以后,改善了兩岸關系,不僅來大陸投資的臺商增多,臺灣吸收外來的投資也多了,大大增加了臺灣地區(qū)的經濟軟實力,兩岸的多個產業(yè)也能優(yōu)勢互補達到共贏之效果。臺灣地區(qū)有民調顯示,70%的民眾表示支持兩岸通過制度性的協商機制來解決經濟交流問題。

  如今,ECFA早期收獲頗豐,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化初見成效,今后則需要填充性內容的不斷補充,在兩岸品牌合作、產業(yè)合作、農漁業(yè)合作方面不斷深化,同時加速推動兩岸投資貿易的雙向發(fā)展,讓這個發(fā)展了幾近30年才得以逐步正常化的兩岸經貿交流,朝著更加深入也更加自由的方向發(fā)展,兩岸大交流背景下的經貿關系也必將扮演重要角色,為兩岸交流添磚加瓦。(張潔)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后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