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guān)鍵詞:
中國臺灣網(wǎng)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東坡在往臺灣的路上

2012年11月16日 08:13: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第一課

  去看《寒食帖》

  在劇場要算計票房、觀眾在追逐娛樂的當(dāng)下,臺北有一個屬于蘇詞的舞臺、有一群買賬的觀眾著實令人欣慰。這樣的舞臺和觀眾不是憑空而降,它來自學(xué)者、媒體、藝術(shù)家對蘇東坡的合力推薦。記者曾在臺北誠品書店觀察,《蔣勛說宋詞》一直擺在暢銷書推薦區(qū)內(nèi),長達(dá)數(shù)月之久;這場晚會之前,《聯(lián)合報》整版刊出蔣勛評價蘇詞的文章,并預(yù)告晚會消息;“云門舞集”所有新招收的演員,第一課就是帶到博物院看東坡的《寒食帖》……日積月累,千年蘇東坡已陪伴在現(xiàn)代人的左右,蘇詞之美已令人景仰。

  如果說臺灣有蘇東坡熱,學(xué)者蔣勛當(dāng)為首功。無論是講座、寫文章還是出書,蔣勛以宋詞的優(yōu)雅從容不倦地講述著蘇東坡,且看他在《聯(lián)合報》寫蘇東坡的開篇:“東坡在歷史灰飛煙滅里仍然看到‘江山如畫’,看到多少豪杰的生命,如此年輕過,眷戀過,夢想過,曾經(jīng)如此明媚華麗……”

  最妙的是,他不僅講詞、講生平,他還在評說生命體驗。

  在《蔣勛說宋詞》蘇東坡一章中,講到東坡經(jīng)歷牢獄之災(zāi)后寫《念奴嬌》時,他突然蕩開一筆,交待“東坡”的來歷:“當(dāng)人家都喜歡你的時候,你愛別人是容易的,如果人家都恨你,你還要說你愛別人,其實不是那么容易的。這個時候他沒有朋友了,沒有人敢碰他了,馬孟德這個唯一還可以照顧他的朋友,就找了東邊的一塊坡地去給他耕種,所以蘇軾取號‘東坡居士’。這個時候蘇軾死掉了,蘇東坡活過來了。那首‘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就是這個時候?qū)懙,所以大家看到《念奴嬌》的時候,你會感覺到蘇軾不是走在宋朝了,而是蘇東坡走在三國的歷史當(dāng)中了!

  就是這種有個性、有溫度的文字留住了讀者,召回了東坡……

  蘇詞

  成為精神的陪伴

  名家的品位與愛好對社會大眾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力,臺灣“云門舞集”的掌門人林懷民也是“蘇迷”。作為一個舞蹈家,他在揮灑的墨跡里欣賞蘇東坡,在他的眼里,《寒食帖》不是點線撇捺,是生命中一些重要的東西被釋放了出來,因此他要求初入“云門舞集”的演員必須去看《寒食帖》。

  林懷民愛蘇東坡,蘇東坡也成就了“云門舞集”。說到“云門舞集”,大家都會談到《行草》三部曲,即2001年林懷民創(chuàng)作的《行草》、2003年創(chuàng)作的《行草2》和2005年創(chuàng)作的《狂草》,三部曲的靈感來自于王羲之的《奉桔帖》、蘇東坡的《寒食帖》、張旭的行草、懷素的狂草。林懷民接受媒體訪問時說:“寫毛筆字時,一個簡單的‘一’字,就有那么多的回轉(zhuǎn),寫字時筆斷意連,這跟舞蹈是完全相通的!

  書法對于林懷民和他的舞團來說,不是象牙塔里的清玩,而是提升自己的審美、激發(fā)自己創(chuàng)作的源泉,因此,團里的一些演員在外出演出時也帶著毛筆,有時間就坐在旅館里寫字、看《寒食帖》,“沒有人這么要求他們,但是他們不會去夜店,他們安靜地打坐、寫字,因為他們對生命有了不一樣的美感和要求!绷謶衙裾f。

  林懷民愛蘇東坡的啟示是,當(dāng)蘇東坡不再是雅致的裝飾、文化的標(biāo)簽,當(dāng)蘇作成為人精神的陪伴、創(chuàng)作的必須,東坡才真正跋涉過900多年的旅程,向我們走來。

  東坡在路上,臺北人以他們的摯愛與堅持召喚詩魂,堅信:東坡在往臺灣的路上……(記者 陳曉星)

 

瀏覽精彩評論 進(jìn)入評論頻道

[責(zé)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后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