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全球經濟面臨挑戰(zhàn),降息能救疫情經濟嗎?

2020-03-11 11:30: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兩岸快評第679期】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已產生重大影響。原先預估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率有機會達到3%以上;但是在疫情爆發(fā)之后,增長率已下修至約2.5%,若疫情仍繼續(xù)蔓延,今年能否保住2%,都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近期全球股市大幅震蕩,由于對經濟前景悲觀,美聯儲上周在臨時會議已經降息0.5%,而上次緊急降息是在2008年雷曼兄弟破產,未來預估仍會持續(xù)降息。美國經濟雖然近年來表現不錯,但由于受到疫情影響,已出現一些警訊。另外疫情已擴散至紐約州,未來若是波及到全球最大金融市場紐約市,對全球的沖擊更難以想象。

  臺灣“中時電子報”評論指出,股市下跌時,市場派總是鼓吹降息救市,以為降息是萬靈丹,實證顯示,降息絕非靈丹妙藥。

  評論認為,從市場反應來看,美聯儲這次降息完全未發(fā)揮預期效果,原因有幾個,一個是美股原本就在高點,稍有利空就會下跌修正;二來降息代表更多、更便宜的資金來支撐股市,但目前市場既不缺資金,資金成本亦低,股市下跌的原因在反映疫情對經濟的沖擊,全球的疫情尚未明顯緩和,所以該跌的還是要跌。

  反觀臺灣經濟,臺灣《聯合報》評論指出,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百業(yè)受創(chuàng),臺灣地區(qū)經濟主管部門推出的“振興抵用券”方案并未見到成效,這個方案與去年臺灣地區(qū)交通主管部門出的“擴大秋冬旅游補助計劃”如出一轍,據臺灣地區(qū)交通主管部門統(tǒng)計,長達五個月的秋冬旅游補助方案,共吸引608萬余人次出游,對旅宿、餐飲、夜市攤商、溫泉等業(yè)者確實帶來不小的消費商機,但消費范圍仍有其局限性。

  臺灣地區(qū)這次除了觀光相關產業(yè)受新冠肺炎疫情重創(chuàng)外,受傷慘重的還有航空業(yè)和機場內各商家,以及百貨、電影院、室內活動等娛樂業(yè),甚至各大眾運輸業(yè)也是生意一落千丈,這些業(yè)者完全被排除在振興抵用券的使用范圍之外,基本上就沒有所謂的“雨露均沾”。

  評論認為,臺灣地區(qū)因為受疫情影響生計的人相當多,不少人還被迫放無薪假,收入減少,更有人因此失業(yè),家中的經濟負擔加重,臺灣地區(qū)經濟主管部門只給予旅游業(yè)者600至800元新臺幣的抵用券,也就是給有能力出游的人發(fā)放一些“零用金”,對那些真正受疫情沖擊的人,完全沒有幫助,更遑論要振興經濟。

  評論還對臺灣經濟主管部門提出建議,無論采取何種方式,主要是提升消費及產業(yè)信心。因為疫情減緩遙遙無期,經濟增長下滑而使消費者荷包縮水,再加上擔心受到感染,消費意愿大幅降低。景氣提振措施可使經濟活動熱絡,但疫情上升的風險也因而提高,所以也必須有所權衡。(中國臺灣網 李丹)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