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松嶺:臺灣“反核”風潮有何影響?
第三,反核風潮意在松動“鳥籠公投”,而降低“公投”門檻將在未來直接沖擊兩岸關系。
臺灣現(xiàn)存的政治格局已經決定了政治人物處理問題的基本方法:一旦問題棘手立即訴諸民意,動輒發(fā)動街頭斗爭、議會斗爭以及“公民投票”,這已經成了處理問題的常態(tài)。民進黨非常清楚這一點,早就醞釀“反核四”議題。反核議題在此時催生落地,一方面可以成為今年“七合一”選舉的“議題庫”,另一方面又可以通過這種社會動員松動“鳥籠公投”,降低“公投”門檻,為未來各種議題包括統(tǒng)“獨”議題的“公投”做好準備。
臺灣政治的發(fā)展,已經使得臺灣政局和兩岸關系中的政治議題法律化、實體問題程序化成為一種趨勢。依據(jù)臺灣地區(qū)現(xiàn)行相關規(guī)定,“公投”案投票結果,投票人數(shù)達到全臺、各縣市投票權人總數(shù)二分之一以上,且有效投票數(shù)中超過二分之一同意者即為通過!肮丁遍T檻較高,無法增加“公投”后果不確定性帶來的刺激和鼓動,所以也有人稱之為“鳥籠公投”(比喻條件嚴苛、難以實現(xiàn)),早已經引起了民進黨的不滿。拆掉“鳥籠”、放飛“公投”早就在民進黨的計劃中。換句話說,臺灣政壇的大氣候、小氣候決定了拆“鳥籠”行為遲早會來。當前,民進黨在鼓動降低公投門檻,國民黨內也有了雜音,馬當局現(xiàn)在仍堅持原有立場,但一旦林義雄身體出現(xiàn)問題,在島內悲情再起、壓力驟增的情況下,馬當局在核四與“公投”上的立場極有可能出現(xiàn)松動,降低“公投”門檻在臺灣不遠的將來或許會成為現(xiàn)實。
其實,“公投”是一系列的制度設計,其可劃分的議題和領域也很多。比如,“公投”議題包括一般性的公共議題、公共政策,也包括所謂“領土變更”、“統(tǒng)獨”之類的議題。按說,議題的分開及門檻的不同設定當然可以商量和規(guī)范,似乎也沒有必要為其是否會影響兩岸關系而擔憂。但是,在島內政治亂局下,已經簽訂的兩岸服貿協(xié)議有可能無法審議通過,已經設定的“鳥籠公投”有可能被修改,島內民粹的泛濫已經使得許多不可能成為可能,對兩岸關系是否會因此受到影響的擔憂也非杞人憂天。(本文作者為北京聯(lián)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