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特展展出諸多史料
4月11日上午11時,“蔣經(jīng)國先生百年誕辰紀念特展”在“國父紀念館”開幕,臺當局領導人馬英九和蔣家后人蔣孝嚴、蔣方智怡、蔣友梅等出席。來自臺中縣和平鄉(xiāng)自由小學的“原住民”小朋友們身著民族服裝,表演了泰雅人的傳統(tǒng)舞蹈《彩虹橋》。接著,蔣經(jīng)國生前的民間友人、臺中美方芋仔冰的創(chuàng)辦人林寅夫婦上臺致詞,林夫人說:“以前我們很窮,賺不到錢。經(jīng)國先生來過以后,我們的生意就好起來了,還蓋起了樓!爆F(xiàn)場一片笑聲。
馬英九簡短致辭后,展覽開幕。展覽分為成長、學習、居家生活、行政歷練等11個單元,除了大家熟知的圖片,還首次展出了來自俄羅斯國立檔案館的蔣經(jīng)國在蘇聯(lián)時期的史料。幾幅國畫吸引了我們的注意,講解員告訴我們:“這都是經(jīng)國先生畫作的復制品,他自50歲始習畫自娛,畫作多為松、竹、梅!逼渲幸环蓸鋱D上有于右任手跡。
露天音樂會以歌傳情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4月12日晚7時,一場紀念音樂會在臺北中正紀念堂廣場舉行,馬英九等中國國民黨黨政要員及蔣家后人出席。舞臺上,長榮交響樂團早已就位。廣場分為兩區(qū),前半?yún)^(qū)為持邀請卡出席的嘉賓區(qū),坐椅為白色折疊椅;后半?yún)^(qū)民眾可以自由就座,紅色的塑料圓凳上已經(jīng)座無虛席,晚來的民眾只能坐在地上。前后兩區(qū)以大屏幕隔開,也就是說,后半?yún)^(qū)的觀眾只能觀看大屏幕,F(xiàn)場所見,進入前半?yún)^(qū)的觀眾上年紀者居多,許多老先生老婆婆都要人攙扶,著裝也較正式,許多老婆婆都身著旗袍、挽著發(fā)髻。后半?yún)^(qū)除了老先生老太太外更多的是拖兒帶女的年輕夫婦,著裝較隨便。
晚會開始了,主持人聲情并茂的開場白過后,交響樂、閩南話歌、客家音樂、校園歌曲、原住民歌曲、流行歌曲輪番上陣,穿插在回顧蔣經(jīng)國的短片中。大屏幕上,蔣經(jīng)國穿著招牌夾克衫、臺灣走透透的情景再現(xiàn),他一會兒親切地抱著小孩,一會兒與店主聊天;一會兒戴著斗笠巡視中部橫貫公路,一會兒在港口工地搬石頭。
為了吸引年輕觀眾,這場音樂會也邀請了臺灣新近走紅的青年歌手楊宗緯、楊培安等到場演唱。明星一出來,后半場的觀眾就尖叫起來,跟看時尚演唱會一樣。兩位視障歌手的美妙歌聲引來掌聲陣陣。
演出結束前,主持人邀請馬英九、吳伯雄及蔣家后人上臺和歌手同唱歌曲《感恩的心》。沒有傷感,沒有激昂,伴著溫馨平和的樂聲,觀看演出的民眾們心滿意足地散去了。
“他對臺灣有貢獻”
紀念活動在這一周成為臺灣輿論關注的焦點。民進黨拒絕出席所有紀念活動,當然也不會保持沉默,說馬英九造神者有之,說馬英九借機攀附者亦有之。對蔣經(jīng)國本人,倒也沒有口出太多惡言。
針對這一現(xiàn)象,臺灣各報都發(fā)了社論,電視節(jié)目中,名嘴們也在反思:為什么這些年來島內(nèi)每一次民調(diào),論及歷任領導人對臺灣的貢獻,蔣經(jīng)國都居榜首!堵(lián)合報》社論說,蔣經(jīng)國百年冥誕,臺灣社會上彌漫著一股懷舊追思的氛圍。這對臺灣而言可謂既是恩典,也是憂慮。時代給盡了蔣經(jīng)國的后繼者李登輝、陳水扁百般恩寵,他們卻負盡蒼生。
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陳文茜在其節(jié)目中則認為:在臺灣政壇弊案叢生、軍隊買官疑云密布的當下,島內(nèi)的人們懷念清廉和治下甚嚴的蔣經(jīng)國是很自然的事。
對于臺灣民眾來說,他們最感念的還是蔣經(jīng)國主持的十大建設。他宣布將南北高速公路、臺中港、蘇澳港、鐵路電氣化、桃園機場、石化工業(yè)等9項建設列為最重要施政計劃,與當時興建中的核電廠并稱為“十大建設”。這十項建設為臺灣的經(jīng)濟起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臺灣的人們受益至今。臺灣本省人出身的許文彬律師告訴我們:對于本省人來說,蔣家威權時代白色恐怖的陰影猶在,但我們也承認,他主持的十大建設對臺灣貢獻很大。
“蔣經(jīng)國不是完人,古今中外都沒有完人!贬槍ν饨珀P于高調(diào)紀念蔣經(jīng)國的質疑,馬英九回答。他認為,蔣經(jīng)國的最可貴之處,在于能突破家世、出身、教育、歷練乃至意識形態(tài)的局限,務實適應變局,進而開創(chuàng)新局。
一生崇尚簡樸生活的蔣經(jīng)國,可能從未想到,他的夾克衫和棒球帽會成為一種時尚,為島內(nèi)新生代政治人物所學習和效仿。后人能否學習他“務實適應變局”的智慧,開創(chuàng)兩岸關系的新局,人們拭目以待。(本報臺北4月14日電 記者 王 堯 李煒娜)
[責任編輯:陽艷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