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guān)鍵詞:
中國臺灣網(wǎng)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專家談中國軟實力外交:閱讀習(xí)慣改變 傳播中國文化必須接地氣

2017年09月12日 09:06:33  來源:新華網(wǎng)
字號:    

  新華網(wǎng):艾部長, 您有什么看法?

  艾平(全國政協(xié)外事委員會委員、察哈爾學(xué)會國際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央對外聯(lián)絡(luò)部原副部長):我完全同意,媒體在提升中國軟實力的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F(xiàn)在在信息化和新媒體的條件下,可能對新的媒體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剛才我強調(diào),軟實力的提升要以知己知彼為條件,但是現(xiàn)在你們的這種表現(xiàn)形式又是碎片化的,那就要求必須能夠厚積薄發(fā),把很重大的思想或者事件,用一種非常簡明扼要的方式表達出來,這可能是新時期對你們的一種挑戰(zhàn)。

  新華網(wǎng):確實是,如何將一個較為深奧、高端的話題深入淺出地解釋給老百姓聽,我們媒體人在日常工作中深深地感受到來自這方面的挑戰(zhàn)。目前,在西方媒體依然在全球話語體系占主導(dǎo)或者說有先導(dǎo)權(quán)的情況下,您能不能給中國的媒體出點主意,如何縮小這個差距?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的國家形象?

  艾平:2016年,國際上發(fā)生了很多“黑天鵝”事件,比如英國公投脫歐、特朗普當(dāng)選美國總統(tǒng)。我感覺實際上現(xiàn)在西方媒體面臨著比咱們更大的挑戰(zhàn),這些“黑天鵝”事件幾乎都是在違逆著他們的愿望發(fā)生的。也就是說,西方的主流媒體不僅不能夠再操縱或是主導(dǎo)輿論,他們甚至不能理解或者反映民意,應(yīng)該說他們面臨的挑戰(zhàn)比咱們更大。

  阮宗澤:對,其實我覺得這里面都有一個問題,通常有一種觀點好像媒體就是西強我弱,好像西方的媒體總是處于強勢,我們處于弱勢,這個我覺得要辯證地看待。剛才艾部長講得非常重要,西方媒體也遇到了很多問題,其中一個就是沒有走“群眾路線”,不知道老百姓的想法,都是精英在那里自娛自樂。所以其實很多人,他們現(xiàn)在是“香菇藍瘦”(想哭難受),也很悲情。

  我認為,中國要有信心,中國的媒體更要有信心,為什么這樣講?因為人類歷史上出現(xiàn)的最動人的故事就發(fā)生在今天的中國。十多億人在進行工業(yè)化,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而且我們每一天都在創(chuàng)造歷史、書寫歷史。這個故事就發(fā)生在中國,媒體是親歷者、見證者。我們有很好的素材,有越來越多的好資源,要更多地挖掘和展示今天中國的精彩動人之處。這就是中國的軟實力,正是因為中央講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這四個自信實際上就組成了今天我們談的中國的軟實力。今天的中國是新聞事件和故事的寶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中國的媒體人正好處在這樣一個時代,很多動人的故事應(yīng)該由我們來講給世界聽。 

[責(zé)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