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wǎng)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wǎng)移動版

逆境向前 綻放光彩——推進殘疾人事業(yè)發(fā)展弘揚自強與助殘精神

2025-05-16 09:24:00
來源:新華網(wǎng)
字號

  新華社北京5月15日電 題:逆境向前 綻放光彩——推進殘疾人事業(yè)發(fā)展弘揚自強與助殘精神

  新華社記者

  關心殘疾人,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

  “殘疾人是社會大家庭的平等成員,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支重要力量!秉h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殘疾人格外關心、格外關注,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殘疾人事業(yè)全面蓬勃發(fā)展。

  我國8500萬殘疾人正沐浴春風,以夢想為伴、與時代同行,用頑強奮斗把一個個美好夢想變成現(xiàn)實,在逆境向前中綻放光彩,以實際行動生動詮釋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

  權益保障扎實落地

  今年3月,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期間,代表法修正草案審議現(xiàn)場。

  “身體殘疾或者其他行動不便的代表執(zhí)行代表職務時,有關部門應當根據(jù)需要給予必要的幫助和照顧。”在特制的盲文版草案上摸讀到這條新增規(guī)定,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殘聯(lián)副主席、中國盲人按摩學會會長王永澄心中敞亮!斑@42個字我反復品讀,它將對殘疾人的關心關愛,轉化為法律確定的保障,我要記下這個時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廣大殘疾人安居樂業(yè)、衣食無憂,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體現(xiàn),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要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促進殘疾人事業(yè)全面發(fā)展。

  近年來,殘疾人權益保障受到全社會廣泛關注——

  輪椅出行,上下車有渡板;攜帶導盲犬,進站乘車更方便;高速公路服務區(qū),加設無障礙平臺和衛(wèi)生間;考取駕照上路,殘疾人專用車輛得到安全監(jiān)管……殘障朋友明顯感受到,這些年出門辦事旅游更方便、更安全。

  在殘疾人“出行自由”的背后,是無數(shù)人的努力: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內容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五年規(guī)劃,多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法頒布實施;城市公共汽電車、軌道交通、民航、鐵路、旅游、建筑與市政工程等領域相關規(guī)范文本中,對無障礙環(huán)境的建設、管理和服務作出具體規(guī)定。

  截至2024年底,2748.9萬殘疾人參加城鄉(xiāng)居民基本養(yǎng)老保險,1246.1萬殘疾人領取養(yǎng)老金。60歲以下參保的殘疾人中,703.8萬重度殘疾人和277.2萬非重度殘疾人得到參保繳費資助。

  殘疾人特殊保護走進法治生活:法律援助法、學前教育法、突發(fā)事件應對法等38部法律法規(guī)在制定、修訂過程中增加了關于殘疾人特殊保護的規(guī)定,各地制定、修改關于殘疾人的專門法規(guī)規(guī)章61件、規(guī)范性文件907件;多省區(qū)市殘聯(lián)348家調解組織入駐法院調解平臺……一條一款,牽動社會各界、彰顯社會溫度。

  尊重殘疾人意愿、保障殘疾人權利的理念,正日益深入人心。

  積極書寫精彩人生

  4月21日,西班牙馬德里。

  “不要讓任何人給你設限,甚至是你自己,去追逐夢想吧!”

  說話的中國姑娘蔣裕燕今年20歲,是2025勞倫斯世界體育獎年度最佳殘疾人運動員獎得主,也是獲此獎項的中國第一人。幼時因車禍失去右臂右腿,蔣裕燕在親人和教練支持下重拾生活自信、訓練游泳,在2024年巴黎殘奧會上斬獲7枚金牌。

  因為體育,許多殘障朋友得以擁有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近年來,殘疾人康復健身體育、競技體育持續(xù)發(fā)展。目前,我國殘疾人健身示范點累計建設1.1萬個,培養(yǎng)、發(fā)展殘疾人社會體育指導員12.5萬名,為基層殘疾人提供精準康復健身服務;持續(xù)多年的全國特奧日、殘疾人健身周、殘疾人冰雪運動季,帶動全國千萬殘友擁抱運動;我國連續(xù)六屆夏殘奧會位列金牌榜、獎牌榜雙第一,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96人的參賽規(guī)模已是2014年索契冬殘奧會的9.6倍。

  生活是廣闊的賽場,人人可以成為英雄。

  2024年4月,當?shù)?至21歲殘疾學生的百余幅畫作在西藏美術館展出。他們中有的想成為畫家,有的想成為短跑運動員。這些許下心愿的高原孩子們,目前在西藏各地市特殊教育學校和普通學校隨班就讀。

  放眼全國,殘疾青少年兒童正通過教育,獲得未來社會參與的能力和自信。2024年底,有1.25萬人在特殊教育普通高中(部、班)就讀;2.69萬人在殘疾人中等職業(yè)學校(班)就讀;3.08萬人接受高等教育,其中1711人、239人正攻讀碩士、博士研究生。

  “懂技能、有收入,我們的生活和普通人差別不大!痹趦让晒拍晾丈鐣ぷ鞣⻊罩行,患有矮小癥、今年23歲的姚靜已從事非遺文創(chuàng)手工制作多年,對掐絲琺瑯、剪紙、宋錦等項目得心應手。

  姚靜所在的社工服務中心近日入選全國第二批“美麗工坊”。作為殘疾婦女就業(yè)增收項目,“美麗工坊”已帶動超1.24萬殘障女性靈活居家就業(yè)、3359人機構就業(yè),2024年人均增收1.58萬元,全國現(xiàn)有125家。

  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全國城鄉(xiāng)持證殘疾人就業(yè)人數(shù)達914.4萬,僅過去一年就新增51.2萬人,還有46.4萬人接受實名培訓。

  “我們馬上有一場宋錦文創(chuàng)制作培訓,希望本地殘疾姐妹都來。在這里,你一定可以找到工作和樂趣!币o小小的身體中,有巨大的熱情和力量。

  共享時代發(fā)展成果

  5月8日,京津冀三地的殘障人士受邀走進故宮博物院,感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美。中國殘疾人藝術團手語教師荊小笛在講解員身旁即時翻譯,聽障游客和她互打手語,交流不斷。

  “只要手速夠快,國家通用手語可以做到與口語間沒有信息量減損,數(shù)據(jù)細節(jié)、歷史故事都能準確翻譯!鼻G小笛說。

  在故宮文創(chuàng)融合館,中軸線沙盤、琉璃脊獸、斗拱模型可觸摸,鐘、磬、琴等樂器可奏響,御用香料和御花園香氛可聞嗅,所有展品配有盲文浮點說明牌。

  “我能和健全人一樣了解故宮文化了!51歲的李俊濤來自河北廊坊,2歲半因病失聰,他用手語表示,從前和家人來過故宮五六次,只能走馬觀花,“現(xiàn)在可以和手語老師問答、逛融合館,深入了解文化瑰寶背后的故事!

  近年來,殘障人士正同步享有文化建設、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把人生活出更多精彩。

  真正的全民閱讀時代已經到來。目前,全國各級公共圖書館共有盲人閱覽室坐席3.8萬個、盲文圖書1.5億冊、視聽文獻22.9億冊、音視頻資源總量超191億小時。盲人數(shù)字閱讀推廣工程推動全國公共圖書館配備近19萬臺智能聽書機,在線累計交互1億余次、3583萬小時。

  科技賦能,將讓殘疾人享有更高質量的生活。

  “雖然看不到屏幕,但我可以聽到屏幕上的每一項內容;有了語音輸入和特制輸入法,我回消息也很快。”內蒙古自治區(qū)包頭市盲人協(xié)會主席、針灸推拿醫(yī)生張婷說。

  近年來,超3000個與殘疾人生活密切相關的網(wǎng)站和手機App完成改造,無障礙功能上線覆蓋新聞、購物等生活高頻場景,幫助殘疾人跨越“數(shù)字鴻溝”。

  2023年杭州亞殘運會開幕式上,中國殘疾人運動員徐佳玲用一只健全的右手和一只智能仿生機械左手,靈活抓握火炬、點燃熊熊圣火——這個賽博味十足、未來感滿滿的場景,使人記憶猶新。

  憑借腦機接口技術,用“意念”控制義肢和穿戴設備,肢殘人士可以完成精細肢體動作;利用中文構音障礙語音識別系統(tǒng),腦癱患者可被識別言語、增強溝通能力;通過“輔助診斷—精準調控”一體化腦機系統(tǒng),孤獨癥患兒可準確識別、提早干預,盡可能趨向康復……

  殘障人士健殘融合的未來生活圖景,在先進科技成果涌現(xiàn)的今天正加速實現(xiàn)。

[責任編輯:李響]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