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文化強國建設譜寫時代華章

2025-05-25 09:12: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建設文化強國,事關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事關中華民族復興大業(yè),事關提升國際競爭力。”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偉大實踐中融匯激蕩,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提供了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動力、有利文化條件。

  文化強國建設,生機勃勃、氣象宏闊。

  緊扣時代主題、搭建交流平臺、引領文化風向,自首屆論壇舉辦以來,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已成為發(fā)出文化強音、分享真知灼見的平臺,凝聚起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的廣泛共識。

  堅持凝心鑄魂,增強全民族精神力量

  “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文化強國之‘強’最終要體現在人民的思想境界、精神狀態(tài)、文化修養(yǎng)上。”

  …………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文化強國建設指明前進方向、注入強大動力。

  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已成功舉辦兩屆,來自不同領域的從業(yè)人員和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中國式現代化與新的文化使命等主題展開深入研討,暢談興文之策。今年論壇的主題是“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 激發(fā)文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活力”,實踐前進一步,理論深入一步,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已成為匯集眾智,推動發(fā)展的文化平臺。

  文化鑄魂,文化強國建設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宣傳思想文化戰(zhàn)線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推動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入腦入心、落地生根,把思想的力量化作激發(fā)干勁、鼓舞人心、團結奮進的動力。

  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持續(xù)深化理論武裝、統籌推進宣傳普及、深入推動貫徹落實!读暯叫聲r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問答》發(fā)行量屢創(chuàng)新高,《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持續(xù)熱銷,《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習綱要》引發(fā)宣傳思想文化戰(zhàn)線學習討論熱潮……

  浙江探索推出“開放麥宣講”,用脫口秀的形式把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講到青年人心里;內蒙古組建1400多支“理論學習輕騎兵”宣講小分隊,把思想理論送入農村牧區(qū)、街道社區(qū);各地新聞媒體精心策劃“新思想引領新征程”等重點欄目,以通俗易懂、生動活潑的報道,為奮進新征程固本培元、凝心聚力……

  文化導航,文化強國建設引領社會價值航向。

  2024年9月29日,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新中國成立75周年前夕,伴隨著《向祖國英雄致敬》的旋律,習近平總書記為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頒授勛章獎章,并同他們親切握手,表示祝賀。

  一枚枚勛章獎章銘記功勛,鼓舞著新時代奮斗者的前行腳步,凝聚起全社會昂揚奮進的精神力量。

  “時代楷!、道德模范、“中國好人”、“最美人物”大量涌現,榜樣的示范作用愈發(fā)顯著;文明城市、文明村鎮(zhèn)、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創(chuàng)建改進創(chuàng)新……全社會尊崇英雄、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氛圍愈加濃厚,全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進一步增強。

  文化潤心,文化強國建設提升全社會文明風尚。

  大運會、亞運會、亞冬會……志愿者們的暖心服務令中外嘉賓感動;“光盤行動”深入人心,適量點餐、打包剩菜成為新“食”尚;婚事新辦簡辦,將彩禮限額具體標準等寫入村規(guī)民約,移風易俗觀念深入人心;排隊禮讓成常態(tài),“一米線”遵守率大幅提高;環(huán)保意識顯著增強,北京、上海等城市垃圾分類覆蓋率超90%……文明,正在成為人民群眾的自覺追求。

  打造大陣地、大課堂、大學校、大舞臺、大平臺,一場場文化惠民活動,擴大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影響力,全國60余萬家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讓文明之花競相綻放。

  文化沃土孕育時代之花。今天的中國青年,自強不息、頑強拼搏、奮勇爭先。“你們讓全世界看到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深厚積淀,看到了中國開放包容、昂揚進取的時代風貌,看到了中國人民的志氣、銳氣和底氣!绷暯娇倳浽诮右姷33屆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時,為奧運健兒點贊。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在習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全民族精神面貌更加奮發(fā)昂揚。

  堅持“第二個結合”,賡續(xù)中華文脈

  源遠流長的文明如何綿延賡續(xù)?博大精深的文化如何煥發(fā)新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這是我們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得出的規(guī)律性的認識,是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

  在習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文化強國建設呈現古今輝映、汲古潤今的嶄新氣象。

  “第二個結合”激發(fā)文化遺產保護生動局面。在2024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上,在敦煌工作了60余年的樊錦詩說:“保護永遠是第一位的。80年來,幾代人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成績。這么多做考古、做文物保護的人,把不同的保護經驗、文物考古背后的故事拿出來分享,供大家借鑒學習,才能更好傳承我們的文明。”

  以古鑒今,讓歷史文化助力治國理政——

  安徽桐城,一條長不過百米、寬不過六尺的窄小巷子,在今天走出一條“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的基層治理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六尺巷體現了先人化解矛盾的歷史智慧,要作為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場所,發(fā)揮好中華民族講求禮讓、以和為貴傳統美德的作用,營造安居樂業(yè)的和諧社會環(huán)境!

  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法律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賦予中華法治文明新的時代內涵;圍繞黨的建設,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推動形成以文養(yǎng)廉的濃厚氛圍……六尺巷中蘊含著中華民族深厚的基層治理經驗和智慧。

  賡續(xù)文脈,讓文化瑰寶煥發(fā)勃勃生機——

  陜西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國寶“何尊”底部的銘文中有“中國”二字。

  面對何尊,習近平總書記久久凝思,感慨道:“中華文明五千年,還要進一步挖掘,深入研究、闡釋它的內涵和精神,宣傳好其中蘊含的偉大智慧,從而讓大家更加尊崇熱愛,增強對中華文明的自豪感,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把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一代一代傳下去。”

  始建于13世紀、縱貫北京老城南北,北京中軸線被譽為“文化之脊”,成為體現中華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標識。

  2024年7月,“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耙源舜紊赀z成功為契機,進一步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的整體性、系統性保護,切實提高遺產保護能力和水平,守護好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和自然珍寶!绷暯娇倳洀娬{。

  “春節(jié)”申遺成功,成為世界普遍接受、認同和欣賞的中華文化符號;子彈庫帛書《五行令》《攻守占》回歸祖國,展現守護國寶的堅定決心和實力;開展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修訂文物保護法,筑牢文化遺產保護安全屏障。

  據統計,我國擁有76萬多處不可移動文物,1.08億件/套國有可移動文物,有59個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44個非遺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名冊。

  以文賦能,讓文化助推經濟社會發(fā)展——

  貴州黎平肇興侗寨,“侗鄉(xiāng)第一寨”。今年3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考察時指出:“既要保護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風貌,傳承無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又要推動其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如今,全國有9100多個非遺工坊,既傳承技藝,又發(fā)展經濟,古老非遺煥發(fā)新活力。

  “‘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讓我們能夠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chuàng)新。”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轉化為中華大地上偉大生動的實踐。

  堅持深化改革,激發(fā)全民族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活力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激發(fā)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活力作為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中心環(huán)節(jié)”。

  “既有踏碎凌霄的熱血,又有劈波斬浪的視覺,更藏著國漫工業(yè)化進程的期望!”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點燃億萬人觀影熱情,引發(fā)熱議。今年中國電影市場火熱開局,一季度全國電影票房達244億元,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

  新傳媒時代到來,新大眾文藝興起。

  隨著互聯網、人工智能以及各種新技術的興起,人民大眾可以更廣泛地參與到各種文藝創(chuàng)作與活動之中,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在新時代煥發(fā)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催生一系列精品力作。

  《草木志》映照時代更迭中的山鄉(xiāng)巨變,《阿娜河畔》回望兩代邊疆建設者的人生故事,網絡文藝作品《陶三圓的春夏秋冬》聚焦鄉(xiāng)村全面振興……實地采風、激發(fā)靈感,文藝家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文字打動人、感染人、照亮人。

  影視劇《歡迎來到麥樂村》《大江大河之歲月如歌》、話劇《蘇堤春曉》、舞劇《只此青綠》《東方大港》,新時代的文藝園地百花齊放、碩果累累。

  科技賦能,讓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贏得全新表現形式。

  西安大唐不夜城中,在創(chuàng)意互動技術加持下,千人齊聲吟誦,與“李白”隔空對詩;文創(chuàng)產品“鳳冠冰箱貼”成為現象級爆款;湖南長沙馬欄山視頻文創(chuàng)產業(yè)園里,數字文博、數字文旅等新型文化業(yè)態(tài)涌現,數萬名年輕創(chuàng)客深深扎根。

  “文旅融合前景廣闊,要推動文旅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真正打造成為支柱產業(yè)、民生產業(yè)、幸福產業(yè)!绷暯娇倳5月19日在河南考察時指出。

  到麗江古城感受“一種叫云南的生活”,到貴州看“村超”,到敦煌鳴沙山打卡星空演唱會,“跟著演出去旅行”“跟著賽事去旅行”“跟著影視去旅行”……“文旅+”驚喜無限。

  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演出市場總收入796.29億元;今年“五一”假期,全國國內出游3.14億人次,同比增長6.4%,全國博物館接待觀眾6049.19萬人次,同比增長17%,創(chuàng)歷史新高。

  今日的中國,“文旅熱”“文博熱”“觀影潮”“文創(chuàng)風”聚集起人氣、提振起精氣神,文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活力持續(xù)迸發(fā)。

  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

  “雪花穹頂”之下,34個孩子手提小冰燈圍合環(huán)抱,象征34個參賽國家和地區(qū)的凝心聚力、團結包容。這是今年2月,哈爾濱亞冬會開幕式上的動人瞬間。

  “紛飛的雪花千姿百態(tài),不同文明也各具風采。亞洲是世界多彩文明的匯聚之地,我們要推動彼此包容共存、交流互鑒,為人類文明發(fā)展進步作出更大貢獻。”習近平主席在哈爾濱亞冬會開幕式歡迎宴會上的致辭中指出。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中國以更開放寬廣的胸襟擁抱世界,與各國攜手同行。

  2024年,當地時間5月6日,法國愛麗舍宮。《九三年》《包法利夫人》《紅與黑》《高老頭》《茶花女》《三個火槍手》……“這是我要送你的一些圖書,都是中國翻譯的法國小說。”習近平主席輕撫著一本本經典,一一介紹。法國總統馬克龍為習近平主席準備了一本雨果的作品:1856年出版的《沉思集》。

  巴黎相聚,兩國元首不約而同選擇“書禮”。當外交遇上書香,不僅有尊重與理解之意,更有“從彼此文化中尋求更多智慧、汲取更多營養(yǎng)”的互鑒之力。

  幾個月后,法國巴黎,“中國·唐——一個多元開放的朝代(7至10世紀)”開幕,習近平主席和馬克龍總統分別為展覽題寫序言。習近平主席指出,“我們要從歷史文化中探尋啟迪,深化人文領域交流互鑒和文化遺產保護合作,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

  國家博物館“美的多元——古希臘的藝術與生活”展開一幅關于古希臘的生動美學圖卷;上海博物館“寰宇東西:馬可·波羅眼中的中國和世界”展現了東西方高超的藝術水準——世界文明的豐富多樣就在眼前,平等包容的交流氛圍蔚然成風。

  3A游戲《黑神話:悟空》風靡全球;舞劇《詠春》在多國“破圈”傳播;青銅雕塑作品《天人合一——老子》被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永久收藏——新時代中國文藝作品閃耀光芒,為世界各國在文化傳承發(fā)展領域提供有益啟示與借鑒。

  推進國際傳播格局重構,構建多渠道、立體式對外傳播格局,利用5G、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實施240小時過境免簽等外國人來華旅游便利舉措——交往交流、相知相近的橋梁不斷搭建,向世界展示一個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讀懂中國”國際會議、首屆世界古典學大會、第十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首屆國際青春詩會——金磚國家專場”——形式多樣的國際人文交流合作,共同勾勒出全球文明發(fā)展的新圖景。

  中國是文明對話的推動者,也是踐行者。

  海納百川、兼收并蓄,中華文化在不同文明的交流碰撞中綻放奪目光華。

  錨定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戰(zhàn)略目標,植根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不斷增強人民的精神力量,筑牢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文化根基,我們必將鑄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

[責任編輯:滕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