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對小學“等第制”評價且慢點贊
據(jù)報道,新學年開學之際,上海市教委發(fā)布了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數(shù)學、英語三門學科基于課程標準的評價指南,這標志著上海開始全面推行小學“等第制”評價。
什么是“等第制”評價?報道中說,該方式淡化了具體分數(shù),而以A、B、C、D或者“優(yōu)秀”“良好”“合格”“需努力”等方式來代替,各學科評價從“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學業(yè)成果”三個維度展開。
長期以來,我國中小學階段對于學生評價,大多建立在學習成績的基礎之上,一個學生的分數(shù)直接決定了對學生的評價:成績高的就是好學生,成績差的就是“壞學生”。很明顯,以分數(shù)為基準的評價方式,是不全面也不科學的。此次上海市在小學范圍全面推行“等第制”評價,其目的就是讓小學教育從“重分數(shù)”轉(zhuǎn)向“重素養(yǎng)”。這一方面有助于引導人們走出分數(shù)崇拜的誤區(qū),另一方面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不無裨益。在大力推行素質(zhì)教育的當下,可以說“等第制”評價的出臺自有其積極意義,因此也有很多聲音為這一政策叫好。
但是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點贊”者大多是站在旁觀者角度的第三方。而與之息息相關的上海市小學生家長,卻發(fā)出了質(zhì)疑,甚至反對的聲音。
細細看來家長的質(zhì)疑不無道理。首先,不同于“百分制”的直觀,“等第制”評價的界限過于模糊,讓家長很難了解到孩子真正的學習狀態(tài);其次,在“等第制”評價體系中,讓老師掌握了更多的“打分權(quán)”,過多的人為因素也就為“暗箱操作”留下了更多的空間,難以確保公平。更重要的是,上海市的“等第制”評價僅限于小學,但孩子上完小學還要升初高中,將來尤其躲不過以分數(shù)論成敗的高考。也就是說,孩子們適應了相對“寬松”的小學后,會突然到一個評價體系完全不同的環(huán)境。這會給孩子帶來什么影響?我們不得而知。
其實,無論是“百分制”還是“等第制”,都沒有絕對的優(yōu)劣之分。教改中常常提到的“減負”“推行素質(zhì)教育”,顯然也并非僅僅廢除“百分制”推行“等第制”就能奏效的。以往的經(jīng)驗告訴我們,對于任何改革來說都需要相應的配套措施跟上,任何單兵突進都很難闖出一片新天地。但遺憾的是,此次上海小學全面推行“等第制”評價,我們?nèi)詻]有看到相應配套政策出臺的消息,不知這個“全面”是不是真的很“全面”。希望不久前河北省涿鹿縣課改被叫停的一幕,不會再次上演。
來源:今晚網(wǎng) 2016-08-31 13:48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