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期間,杭州展示出了無比華麗的中國特色和東方魅力,令整個世界贊嘆。杭州的歷史文化、人文風貌、自然景觀都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杭州正大踏步朝著國際化方向發(fā)展。這幾天,西湖邊的外國游客明顯多了起來。不僅是他們,全國各地的游客也把杭州把西湖作為人生中必到的旅游目的地。他們帶著美好的向往而來,杭州在硬件上也的確沒有讓人失望。但是代表“窗口”的出租車,卻以各種拒載、加價、不打表等違規(guī)運營方式,污染著杭州這座城市。這樣做,對得起杭州對你們的好嗎?
政府加強監(jiān)管是必要的。然而這么多年過去了,出租車行業(yè)中的“宰客車”現象,又何曾消失過?只靠運管一家,怎么管理得過來成千上萬輛出租車?問題出在從業(yè)者的態(tài)度上,根子出在特許經營帶來的市場壟斷。一個行業(yè),一個市場,如果只有一種經營業(yè)態(tài),如果只有壟斷性經營,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必定不能令人滿意。繼續(xù)通過政策門檻保護落后產能,只會使社會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供給側改革,就是要改變這種狀況。
好的制度讓壞人變好人,壞的制度逼著好人做壞人。這些出沒于孤山的“宰客車”,之前也曾經做過網約車平臺的司機。為什么那時候這種現象會少很多?關鍵就在于是否有一個充分競爭、充分監(jiān)督的機制。在滴滴、快的、Uber等平臺上,每個乘客都有對司機點評打分的權利。這些打分從服務態(tài)度、行車習慣、道路熟悉程度到車況是否良好,非常全面細致,一旦口碑不好,生意就會難做,倒逼司機提供更好的服務。哪怕是黑車,到了這個平臺上,也變得規(guī)矩了起來。
而在壟斷的特許經營狀態(tài)下,供給端能夠提供服務的車輛變少了,尤其是在西湖周邊旅游景區(qū),又或者是火車站、汽車站這些人流密集的地方,需求遠遠大于供給。在監(jiān)督未能及時到位的情況下,供給端的出租車只能靠個人道德素質來抑制“變壞”的沖動。這就是人的天性,只有通過制度才能得到約束。而所謂的網約車新政,通過硬性的技術指標,把相當一部分競爭者都排除在外。甚至有可能讓達不到要求的車輛,重新成為了黑車。
一個沒有競爭的市場,無論如何監(jiān)管,服務質量都不會好。打車市場,需要的是好的服務而不是好的車輛。軸距、排量跟服務好壞沒有絲毫關系。明明老百姓有這么多的怨言,明明社會“刀下留人”的呼聲高漲,明明現有的特許經營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管理部門應該考慮的是,如何放水養(yǎng)魚,而不是涸澤而漁。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