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lǐng)導人商談 | 經(jīng)貿(mào)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wǎng)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在馬祖遇見“海上桃花源”

2008年10月14日 10:52 來源: 字號:       轉(zhuǎn)發(fā) 打印

  新華網(wǎng)馬祖10月14日電(記者趙博 陳斌華)三層高的辦公樓正門上方懸掛著縣政府的匾額,樓前卻是一大片菜地,地壟、籬笆、瓜架、糞土、肥料、尿桶應有盡有,幾個農(nóng)婦正在認真侍弄著自家的瓜菜,看上去雜亂無章,聞起來“別有風味”。

  記者近日前往馬祖采訪,乍看到這般景象不禁詫異。接待記者的當?shù)乜h政府新聞課課長邱桂惠說,縣政府原本也覺得有點雜亂,想把菜地購買回來統(tǒng)一規(guī)劃建設(shè),但島上菜地珍貴得很,又是祖宗傳下的家業(yè),菜地主人誰都不肯賣,縣政府也就沒辦法了。

  實際上,記者看到,當?shù)卣是有辦法的,他們干脆在菜地入口放置一塊巨石,上鐫幾個大字“馬祖山隴蔬菜公園”。這多少帶點“阿Q精神”的做法,正是馬祖的最好寫照。特殊的歷史和地理的因素,使當?shù)鼐用耩B(yǎng)成了順其自然、樂天知命的性格,習慣過著悠閑散淡的生活。

  記者是從金門到臺北,再轉(zhuǎn)機飛往馬祖的。45分鐘的航程里,我們乘坐的龐巴迪DASH-8支線飛機一直在轟鳴和搖晃,最后急促地降落在位于海邊斷崖上的南竿機場。如此讓人心驚膽戰(zhàn)的航程,卻是馬祖人最方便、最青睞的對外交通方式。接待我們的當?shù)毓賳T說:“這比原來方便多了,我們馬祖人很知足!

  在40余年的戰(zhàn)地政務與軍事管制時期,臺灣軍方在馬祖屯集數(shù)萬軍人,馬祖列島到處構(gòu)建各種軍事設(shè)施。那時候,馬祖人過著艱難的生活。一位當?shù)貗D女說,以前馬祖的孕婦必須到臺灣本島待產(chǎn),從馬祖搭上軍艦,因為軍艦主要是為軍人服務的,所以只能自帶棉被睡在甲板上,產(chǎn)后又得抱著新生的嬰兒,踏上顛簸海上的返程,一邊嘔吐,一邊給孩子喂奶或沏奶粉。

  隨著兩岸關(guān)系的緩和,籠罩在馬祖上空的硝煙和肅殺氣息漸漸散去。1992年11月7日,馬祖正式解除戰(zhàn)地政務,從前線戰(zhàn)地變?yōu)橛^光勝地和兩岸經(jīng)貿(mào)、人員往來的跳板。

  島上的軍事?lián)c除少部分仍由臺灣軍方使用外,大多已經(jīng)對游人開放。在北竿的“戰(zhàn)爭與和平紀念公園”里,小路兩側(cè)陳放著重型坦克、自走火炮,展覽館里除了陳列臺灣軍方早期使用的輕兵器,還有大陸開展對臺宣傳的宣傳品。

  位于南竿鄉(xiāng)仁愛村的北?拥,是馬祖最知名的軍事?lián)c。1968年,當時的“馬祖防衛(wèi)司令部”下令在南竿、北竿、東引各島開鑿可供大型艦艇停放的坑道。南竿的北?拥栏16米、寬1米、長640米,呈“井”字形,蔚為壯觀,用了數(shù)千人力、耗時820個工作日才從花崗巖山壁中開鑿出來。

  2001年起,馬祖成為最早開通“小三通”的航點之一。截至今年9月,通過“小三通”從馬祖往來的旅客合計已達22萬多人次。2005年6月開始,福建居民可以到馬祖觀光,到今年9月,游客合計有2021人次。

  “還是馬祖人去得多。我們一到假日就去福州購物,比去臺灣本島還方便!鼻窆鸹菡f。記者在南竿的福澳碼頭看到,從福州馬尾港開出的兩艘客輪正徐徐入港。相比和臺灣本島,馬祖與福州一帶的交往更為密切。

  馬祖讓記者感受最深的是濃郁的“慢活”氛圍!暗搅笋R祖,什么都可以慢慢來。”馬祖觀光局職員劉德偉說。他向記者描述了當?shù)仄胀ň用褚惶斓拇笾律睿涸缙鹫疹櫼幌虏说,挑些菜到自由市場賣,半晌喝杯茶、張羅張羅午飯,飯后睡個午覺,醒來和鄰居拉會兒家常,黃昏時燙一壺馬祖老酒,自斟自飲或是邀親朋同飲,晚上就在波濤聲中早早入眠。

  馬祖居民的平均壽命達到80多歲,在臺灣地區(qū)最高。“吃得健康是一方面,民風淳樸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劉德偉說,“在島上不用擔心丟東西,因為根本沒有小偷!

  地勢險峻,風勢凜冽,馬祖的自然條件稍嫌惡劣,但馬祖人的日子過得簡單而快樂。記者在北竿吃晚飯時,小餐館的老板娘是從臺灣本島嫁過來的。她說:“雖然馬祖風很大,也沒有什么夜生活,但生活在這里,人覺得心安!”

:
    關(guān)于我們 | 本網(wǎng)動態(tài) | 轉(zhuǎn)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lián)系我們 | 版權(quán)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391
    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